返回

捡漏王陆飞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外公外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帮老太太把了一下脉,除了一些老年病之外,就是听觉神经受损导致的耳背,就针灸治疗了一下。

    有了强大的灵气的辅助,杨潞飞是可以一次治好的,不过那样就有点惊世骇俗了,所以,他打算把时间拉长一点,多针灸几回。

    晚餐前,姨妈陈启华一家子过来了,见到外甥外甥女,陈启华抱着两人大哭了起来。

    源源湘湘看到妈妈也哭了,马上跑过来声援,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让郭晓峰抱做放在自己身边。

    “好了,好了,都别哭了,孩子们找回来了就好!”

    看到大女儿情绪过于激动,老爷子发话后,才让她们停了下来。

    “爸,我也是高兴啊!”

    陈启华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回复老父亲。

    杨潞飞的姨父叫刘向东,带着厚厚的眼镜,话不多,彬彬有礼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和姨妈陈启华一样,也是国防大学的教授,妥妥的高级知识分子。

    表哥刘赟比杨潞飞大两岁,京城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现在财政部工作。

    表嫂是表哥的大学同学,叫杨娜,也在财政系统工作,单位是京城的财政局。

    两人现在有一个孩子,叫刘晨宇,九岁,小家伙一进门就看到了源源湘湘,拉上两人在一边玩去了。

    杨潞飞学乖了,出门时包里一般都带着数量相当的翡翠饰品,手镯和平安扣最多,都是冰种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见面礼就不用担心了。

    陈启华接下来又问起杨潞飞姐弟现在的情况,之后也像老太太一样关心杨潞飞的终身大事来,让杨潞飞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吃过晚饭,送走姨妈一家和郭晓峰后,杨潞飞又被老爷子叫到了书房,他知道外公这是要正式的找他谈话了。

    老爷子虽然八十多了,但是耳不聋,眼不花,走路生风,精神矍铄,和杨潞飞谈了三个多小时。不是工作人员过来要求他休息,估计谈话还会持续。

    和外婆聊天就像和风细雨,没有丝毫压力。但是,和外公就不同了,虽然听起来好像也波澜不惊,风淡云轻,杨潞飞却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乱说一句话。

    人老精,鬼老灵,像老爷子这样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还在和平年代身居高位的人,实在是太厉害了。

    当然,这也让杨潞飞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京城陪了外公外婆一个星期后,杨潞飞又不得不再次出发了,郭晓峰已经提前去了马户寨,准备正道公司装备的交接工作,他自然也得赶过去。

    外婆虽然舍不得他走,不过老爷子一句“他要去干大事”就让外婆没有理由再留他。

    告别了亲人,杨潞飞带着陈华从京城直飞芒市,从哪儿转道去瑞立。

    过来接机的是谭海东的三人小组,上了商务车后,谭海东他们将这些天了解到的马户寨队伍情况和自己的分析判断逐一做了汇报。

    回到瑞立,杨潞飞直接去了两家飞龙公司,严仲博早已在这里等候。

    在四会设立加工基地后,杨潞飞调整了计划,不再在这里开办家具厂和玉雕厂,原有的厂区改为了仓储区。

    以后,从缅北运过来的毛料和木材先在这里集中分选,然后由自己的物流公司配送到东澳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工厂。

    杨潞飞已经为东澳家俱找到了掌舵人,是猎头公司推荐过来的,叫崔雨林,一个四十五岁的中年男人,有过多年管理家具企业的经验。

    在京城的时候两进行了过深入的沟通,对方的经历和胆识尤其是对家具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谋划让杨潞飞很是佩服,并基本接受了对方的建议。

    离开京城的前一天,郑伟从香江飞了过来,杨潞飞就把在内地设厂的事情交给了他们去处理。

    三人经过讨论,确定了东澳家俱的发展框架,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和西北选址设立工厂,不过,研发中心依旧放在香江。

    要把这个计划落到实处,有得郑伟以及崔雨林忙的了。

    在玉石原材料储备中心,杨潞飞住了一晚,主要目的自然就是对这里的毛料进行一个初步的筛选,将里面最有价值的毛料挑选出来,当然,那些没有丝毫利用价值的也在其列。

    严仲博按他的吩咐,已经采取蚂蚁搬家的方法,从翡翠矿区运来了大量的毛料,其中,不乏顶级的料子。

    这些毛料全部是矿山上的一手货,而且还是全赌料,因为是使用骡马运输,料子的个头都不是很大,最重的估计也就一百来斤。

    就像图书馆一样,库房里是一排排的三层货架,上面放满了毛料,像这样子的库房,储备中心一共建设了八间,如果全部放满的话,可以储备上万吨毛料。

    不过,现在只有两间库房里有毛料,其中一间也只有一半多的地方有毛料。但是杨潞飞已经很满意了,毕竟马驮的量是做不大的,而且也是暂时的办法,只要等康廷镇拿下来后,就能使用货车运输,那样才能储备更多毛料。

    挑选的时候,库房里只有杨潞

第38章 外公外婆(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